物聯網成為環境監管利器
來源:admin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6-09-06 13:55:47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提出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把發展物聯網確定為國家科研和產業發展的戰略。
環境保護部作為最早開展物聯網探索和實踐并大力推進的部門之一,在物聯網的探索與應用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成果?物聯網在強化環境執法、污染監控、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環保物聯網的發展前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監察局的有關負責人。
問:環境保護部作為最早開始物聯網探索和實踐并大力推進的單位之一,請談談為什么要發展環保物聯網?
答: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技術革命浪潮,目前,環境保護部在全國開展的環境在線監控網是嚴格意義上的物聯網。可以說,環境保護部是最早開始物聯網探索和實踐并大力推進的單位之一。環境在線監控就是在點線面源的合適點位上安裝各種自動監測儀器儀表和數據采集傳輸儀,通過各種通訊信道與環境監控中心的通信服務器相連,實現在線實時通訊,這樣傳感器感知的點位環境狀態就被源源不斷地送到環保部門,并存儲在海量數據庫服務器上,以供環保信息化各種應用系統使用。
污染源自動監控是對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是未來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的重點,將給這項業務的工作模式帶來巨大變革。環境在線監控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對環境管理理念、方法、體制、機制的變革形成推動力量,從而借助技術手段實現中國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環境的有效保護。
問:環保物聯網發展分了幾個階段?他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具體到污染源監控要達到什么程度?
答:環保物聯網發展已經完成了兩個梯次的推進,1999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第一次在全國開始推廣的環境在線監控系統是物聯網的最早探索和實踐,這一梯次為下一步發展積累了經驗;第二梯次的推進在2008年,環境保護部投了20個億,地方配套超過80個億,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個環保督查中心和333個地級市部署的國控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是物聯網在環保領域的規模建設和行業級實踐。根據最新統計,中國已經建成343個省、市兩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對1.5萬多家重點污染源實施了自動監控。第三梯次發展將通過投資、考核和創新,按照物聯網的體系結構,重新梳理環境在線監控和環保信息化,把物聯網最新技術用到環境在線監控中,建立運維體系,實現三級數據貫通。
由環保物聯網實施的環境自動監控系統應包括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和環境衛星遙感3個層面,由環境衛星(宏觀,主要用于生態監控)、環境質量自動監測(中觀,區域流域,即線源和面源)、污染源自動監控(微觀,即點源)3個空間尺度的監控構成天地一體的、立體的、全方位的環境監控,從長遠來看,我國就是需要建立這樣天地一體的、全覆蓋的環境監控體系。
問:從環保物聯網發展的現階段看,已監控1.5萬個重點污染源,物聯網的發展在加強環境執法,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多大作用?
答:環保物聯網的發展是變事后監管為事前預防的重要技術手段。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好比是藥方,但與藥方同樣重要的是配比和劑量,配比和劑量問題靠什么方法來解決?當然是診斷。沒有診斷就不知道什么病,不知道病輕病重就治不好病。循環經濟中要將什么污染物以及要把多少污染物通過循環的方法來“循環掉”,實現零排放,或者低碳經濟中需要降低多少碳排放?這一切都需要通過環境在線監控來解決,環境在線監控就是醫療中的診斷。
作為環保物聯網的一個重要功能,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是環境保護部三大減排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在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安裝污染源監控自動設備。同時,建設國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三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并聯網,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為排污收費、環境執法、污染治理提供依據,為環境應急、節能減排決策提供支撐。提高環境管理部門對各類環境違法事件的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進而提高全國環保部門對重點污染源排污監管能力。
環保物聯網的應用可以使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可控,常規環境管理因技術手段受限無法做到。環境監控系統集成可以對企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每小時進行自動統計,結合納污體環境的狀況,系統可以給出企業的允許排污量,通過自動反饋來保證納污體環境質量的穩定。可以將企業年度的排污總量分解成定期的(如一個月)的排污總量控制,實現“憑卡排污、超值報警、充值申請、環保批準”的模式,同時也為其他環境管理手段例如:排污費收取、信訪處理提供了控制手段,應急情況下環境管理部門可通過環境監控系統集成遠程應急關閉企業排污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總量控制。
問:從環保物聯網應用的情況看,給環境決策和環境監管帶來了什么變化?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浙江省嘉善縣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嘉善縣是環境保護部確定的環境監控系統數據應用試點單位,已形成了覆蓋全縣的環境自動監控網,這套環境監控系統集成系統包括環保決策綜合信息系統、智能污染物總量控制系統、企業環境動態信息手機查詢系統、“12369”多信息共享、多應用聯動系統等系統。
這套系統可以對本區域內地表水、空氣、廢水、廢氣、噪聲及煙控區進行實時監控,對數據進行自動采集、處理、轉發,超標自動報警,從而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實時現場環境情況,對環境安全和污染事故提前預警;并且實現了“一廠一檔”電子化管理,使環境監管透明、高效。
當企業排放超過排放限值,系統會自動關閉閥門,使企業不能排放。當環境監控系統數據報警時,系統可通過手機終端查詢環保數據中心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污染因子實時數據、小時數據等信息,使相關人員隨時了解企業排放口監測數據、視頻信息,對企業排放情況做出快速、準確判斷,提高環境監察的預警和快速反應能力,使環保部門實現污染物排放“說得清、管得住、行得通”的排放管理新模式,并為污染減排和排污許可提供新的可計量技術手段。
嘉善縣環保部門對這套系統的評價是:使環保部門對企業的監管能力大大提升;使老百姓能親眼看到監控視頻、數據,讓老百姓看得明白、看得放心;改變了以往環境執法中以人為主的監管方式,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環境執法的公平、公正。
問:當前,環保物聯網建設和應用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推動這項工作?
答:目前,環境在線監控的核心結構、系統方案等都成形了,標準規范也系列出臺了,但怎樣按照物聯網的體系結構重新梳理環境在線監控,怎樣把物聯網的最新技術用到環境在線監控中來,怎樣建立運維體系等,這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建成全覆蓋、全運轉、全應用、可持續的環境監控體系之路還很長。
當前,人員素質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環保物聯網建設進度與應用效果。各級監控中心由于沒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日常的聯調保障,直接影響到自動監控數據的穩定傳輸。此外,項目協調機制也有待完善。
解決這些問題當務之急,一是國家應盡快出臺相應技術規范、完善技術保障。二是研究制訂不同行業或不同的污染種類、儀器選裝指導性原則,提高儀器的適應性。三是盡快完善和規范整個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標準,提高系統的可靠性。